弘扬红色文化网
| 收藏本站 | 设为首页
当前位置:->新闻中心 ->聚焦生活

警惕“国家背书”陷阱:中国稳定币APP传销诈骗全解析

作者: 创始人 发表时间: 2025-09-27 13:54:52  

2025年8月,一款名为“中国稳定币”的APP以“国家战略项目”“央行数字货币试点”为名席卷市场,通过虚假宣传、传销拉人头、层层设套等手段,在短短一个月内骗取数万投资者资金。这场打着“金融创新”旗号的骗局,不仅暴露了非法金融活动的猖獗,更揭示了公众对新兴技术认知的盲区。本文将深度拆解其运作模式,揭示传销诈骗的本质,并提供防范指南。

微信图片_20250922151838_290_3

 一、骗局核心:从“国家项目”到传销陷阱的演变

 1. 虚假包装:伪造国家信用背书

该APP通过伪造政府文件、虚构“央行合作机构”身份,甚至盗用国徽图标,宣称“获得国务院特批”“与地方财政局联合发行”。其宣传话术中频繁出现“国家战略”“数字人民币升级版”等关键词,利用公众对国家政策的信任降低警惕性。例如,部分受害者表示,APP客服曾出示“红头文件”截图,声称项目已纳入“十四五金融科技规划”。

 2. 传销裂变:金字塔式资金盘

初期,该APP以“动态收益”模式吸引参与者:  

拉人头返利:每发展一名下线可获得其投资额的10%作为奖励,下线再发展新人时,上线可获5%的间接返利。  

  层级晋升:设置“普通会员-银牌代理-金牌代理-区域总监”四级体系,代理需满足“直推20人、团队投资额超50万元”等条件,晋升后可获得更高比例的团队管理奖。  

  资金池运作:通过“基金认购”“钱包激活”“优盾PIN码购买”等名义,要求投资者不断追加资金。例如,初始承诺“当日到账”,随后以“系统升级”为由要求购买500元基金;到账前又以“税务合规”为名收取80%的提现税,资金全部流入私人账户。

 3. 技术伪装:仿冒区块链概念

该APP宣称基于“联盟链+公有链”双底层架构,提供“多链兼容”“实时清算”等技术服务,并伪造智能合约代码截图。然而,实际运作中:  

无真实区块链节点,交易记录仅存储于中心化服务器;  

所谓“稳定币”未与任何法币或资产挂钩,价格完全由后台操控;  

提现时显示“区块链拥堵”,需支付“加速费”优先处理。

 二、诈骗特征:五大红线警惕非法集资

 根据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及多地监管部门风险提示,此类骗局具有以下典型特征:

 1. 资质缺失:无牌照经营

未获得央行、银保监会等金融管理部门批准,不具备吸收存款、发行证券或理财产品的合法资质;  

运营主体模糊,APP注册信息显示为“土豆科技”“星链网络”等空壳公司,无实际办公地址。

 2. 承诺畸高收益

宣称“日化收益3%”“月息30%”,远超法定利率上限;  

使用“稳赚不赔”“保本付息”“国家兜底”等话术,违反《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》中“不得承诺保本”的规定。

 3. 资金流向异常

要求投资者将资金转至个人账户(如“张三-6217xxxx”),而非对公账户;  

提现时设置多重门槛,包括“人脸识别费”“电子PIN码费”“承诺书签署费”等,资金最终流入境外账户。

 4. 运作模式封闭

禁止投资者相互联系,官方群聊实为“土豆APP群”,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加入;  

客服采用“一对一”诱导,通过电话、短信精准推送虚假信息。

 5. 技术造假

伪造交易记录、智能合约代码,甚至仿冒京东、支付宝等知名企业APP界面;  

利用“跨链技术”“Layer2扩展”等专业术语制造技术权威感,实则无任何区块链底层支持。

 三、法律定性:传销与诈骗的双重罪责

 1. 传销犯罪的构成要件

根据《刑法》第224条之一及《禁止传销条例》,该APP符合传销的三大特征:  

入门费:投资者需缴纳“基金认购费”“钱包激活费”等费用获得加入资格;  

拉人头:以发展人员数量作为计酬依据,形成上下线关系;  

团队计酬:通过多层返利模式,激励参与者不断扩大组织规模。

 2. 诈骗罪的认定依据

非法占有目的:资金未用于任何真实投资,全部用于支付前期参与者收益及个人挥霍;  

虚构事实:伪造国家文件、区块链技术、合作机构等,使投资者产生错误认识;  

数额巨大:单案涉案金额超亿元,受害者遍布全国。

 3. 司法实践中的难点

资金追踪困难:诈骗分子通过数百个私人账户分批转移资金,利用虚拟货币混币器洗白;  

跨境执法障碍:部分服务器位于境外,取证需国际司法协作;  

受害者举证不足:多数投资者未保留交易记录、聊天记录等关键证据。

 四、防范指南:四招破解传销诈骗

 1. 查资质:三步验证合法性  

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,核查运营主体是否真实存在;  

通过央行、银保监会官网查询是否获得金融业务许可;  

拨打12345政务服务热线,确认项目是否纳入地方金融监管。

 2. 辨话术:警惕五大虚假宣传

“国家项目”“央行合作”:正规金融项目不会通过APP私自发行;  

“稳赚不赔”“高额固定收益”:任何投资均有风险,法定利率上限为LPR的4倍;  

“拉人头返利”:传销的核心特征,远离需发展下线的“赚钱机会”;  

“技术中立”“去中心化”:真正区块链项目会公开节点信息、智能合约代码;  

“限时优惠”“最后名额”:制造紧迫感,诱导冲动投资。

 3. 护资金:严守三条红线

不向个人账户转账:正规金融机构必须使用对公账户;  

不点击陌生链接下载APP:通过应用商店(如苹果App Store、华为应用市场)下载,避免仿冒软件;  

不泄露个人信息:实名认证需通过官方渠道,拒绝APP强制获取通讯录、相册权限。

 4. 速举报:多渠道维护权益

保留证据:截图交易记录、聊天记录、宣传材料;  

线上举报:通过“国家反诈中心”APP、“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”提交线索;  

线下报案:携带证据至就近公安机关经侦部门立案;   集体维权:联合其他受害者,通过律师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。

 五、监管呼吁:构建金融安全防火墙

 1. 技术拦截:强化APP上架审核

应用商店应建立“金融类APP白名单制度”,要求开发者提供金融业务许可证、区块链技术审计报告等材料,对仿冒知名企业、涉及传销的APP立即下架。

 2. 宣传管控:严打虚假广告

市场监管部门需对“国家背书”“央行合作”等关键词进行监测,对违规宣传主体处以高额罚款,并纳入信用黑名单。

 3. 投资者教育:普及区块链与稳定币知识

通过社区讲座、短视频平台等渠道,向公众普及:  

稳定币的核心功能是支付结算,无增值属性;  

央行数字货币(DC/EP)不会通过第三方APP发行;  

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,但APP界面可仿冒。

 4. 跨境协作:打击资金外流

公安部应与国际刑警组织合作,追踪虚拟货币洗钱路径,冻结境外涉案账户,切断诈骗资金链。

 结语:理性投资,守护钱袋子

 “中国稳定币”APP的崩盘,再次敲响金融安全警钟。面对层出不穷的非法集资手段,投资者需牢记:国家项目不会通过APP私自发行,稳定币本身无增值功能,任何“拉人头返利”均为传销。唯有提升风险意识、核查资质信息、严守资金安全,方能在金融创新浪潮中守住财富底线。监管部门亦需以“零容忍”态度打击诈骗,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民,而非沦为犯罪工具。



警惕“国家背书”陷阱:中国稳定币APP传销诈骗全解析

14145527